全国首条水芹酱菜加工生产线在宜建成
索引号 | 014046317/2016-04613 | 生成日期 | 2016-12-19 | 公开日期 | 2016-12-1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中国宜兴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主题(二)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经济管理,农业 | 分类词 | 蔬菜,项目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全国首条水芹酱菜加工生产线在宜建成 |
宜兴市丰汇水芹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全国首条水芹酱菜加工生产线。从此以后,后洪村的水芹不仅是新鲜可口的时蔬,而且能变成长期保存的酱菜,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后洪村位置偏僻,工业经济基础薄弱。2006年起,该村大力发展水芹种植,组建了合作社,申请了“陶都牌”商标,还摸索出一整套科学的栽培技术,一年四季种水芹,大大提高了产量。如今,种有1500亩芹菜的后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芹村”。然而,以往水芹销售以毛菜、净菜销售为主,产业链较短,且销售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有时还会面临滞销。该村党总支书记濮焕中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2011年,全国蔬菜价格暴跌,水芹基地也遭受重创。“当时芹菜每公斤售价不到6角,种植水芹非但没钱赚反而倒贴本,种植户们一下子抛荒了200多亩地。”濮焕中说,为了化解危机,合作社只能以高于当时市价一倍的保护价收购农户的水芹,然后做成净菜,销到北京、上海等地的超市。
虽然渡过了那场危机,但濮焕中心里却依然焦虑。类似的蔬菜危机,难保以后不会再发生,就算没有危机,春芹上市期间也正是芹菜销售的淡季,价格低不说,且在一个月内如卖不出去,芹菜就只能烂在地里,从而给种植户造成很大损失。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发展水芹深加工业,延长芹菜种植产业链,增高产品附加值。在一次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探讨时,濮焕中脑中灵光一闪,提出了做水芹酱菜的想法,并一下子就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为了确定水芹酱菜的口感,濮焕中跑了宜兴、无锡、常州等地的许多超市,买回来20多种酱菜一一品尝,最终确定了清淡、麻辣、五香三种口味,委托江南大学研发。
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和反复改良配方,水芹酱菜终于“诞生”了。生产线试生产的那天,村民们就像家里办喜事一样兴奋,纷纷奔走相告,都想尝一尝这闻所未闻的酱水芹。濮焕中说,这是全国首个进行水芹酱菜加工的生产线,有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目前,合作社已经注册了无锡市芹缘优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华润万家等品牌超市的200多家门店达成了合作协议。明年春芹大量上市时,深加工线可正式开足马力投入生产,每年将带动销售水芹上千吨,为农民增收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