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合社信用合作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索引号 | 014046317/2016-04175 | 生成日期 | 2016-11-10 | 公开日期 | 2016-11-10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中国宜兴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主题(二)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经济管理,农业,综合 | 分类词 | 农民,生产,项目,合作社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我市农合社信用合作 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
自2014年底,我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创新试点单位以来,目前,已有252名社员加入内部信用合作,入股信用资金2155万元,为成员解决融资需求2798.2万元,其成功经验也在全国推广。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科学选择市坤兴养猪专业合作社、市怡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市天信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等3家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并且,研究制定《宜兴市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社员入股、借款等事项。对这项利农惠农的试点工作,社员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市怡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对照相关标准要求,有60户信誉好的社员通过合作社成员大会商议,社员最低入股金额5000元,最高的近百万元。为确保资金安全,各合作社不仅专门成立借款评审委员会,把好社员借款申请审核关,还与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进行适时对接,在成员之间建立QQ群、微信群,对成员的信用情况做到实时掌控,一旦有风险,马上预警提示。
新型农民合作金融模式,不仅有效化解了农户创业致富中遇到的资金制约难题,还为农户把握市场前景、决策资金投向、促进增收提供有益参考。“刚参加内部合作就尝到了甜头。”和桥镇种粮大户吴中亚是市天信生态合作社社员之一,他说,去年参加一宗500亩土地流转的竞标,由于必须带现金才有资格竞标,他通过内部信用合作借了45万元,当天就拿到款,顺利拿下土地经营权。而且合作社本身办有一家农资销售站,因此借款人可以借现金,也可直接借化肥农药。市坤兴生态养猪合作社社员周静波,去年从合作社借到30万元信用合作资金后,用于改良品种,抓住了当年年底生猪价格上涨的机会,实现增收100多万元。目前,该合作社养殖户利用信用合作资金购买种猪、改善设备、采购饲料,不仅短期养猪效益增收明显,还提升了养殖生产水平。
据市委农办主任蒋干达介绍,目前农业部已在宜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我省金坛等五个县级市乃至全国部分地区试点推广我市这一做法。今年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来宜视察时,曾给予宜兴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创新试点工作“很规范、很实用”的评价。人民网、《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在专题报道时也表示,其为解决农民合作社“融资难、成本高”问题,探索出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的新型合作金融模式。上个月,市委农办还和宜兴农商行签订了3亿元信用贷款授信额度,进一步研究金融资金介入内部信用合作的具体操作办法,继续为全国推广提供可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