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索引号 | 014046317/2015-00068 | 生成日期 | 2015-01-15 | 公开日期 | 2015-01-15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中国宜兴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主题(二)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体裁 | 报告 |
关键词 | 计划,经济管理,文秘工作 | 分类词 | 规划,经济,管理,报告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宜兴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
1月14日,受市政府委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迎春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就全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作了书面报告。
报告回顾了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4年,面对宏观趋紧、“三期叠加”、增长放缓等多重不利因素和国内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背景,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力应对各种挑战制约,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基本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报告还介绍了2014年我市的工业经济、服务业发展、农业生产、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投资结构、消费需求、对外贸易、城乡面貌、生态环境、政府实事工程、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总的来看,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是:受要素制约增多、预期收益下降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工业经济持续低迷,重大产业项目明显偏少;由于银行惜贷、债务风险突出等原因,融资形势比较严峻。对此,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着力破解。
报告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宜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排今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时,我们既要兼顾财政支出的刚性需求,又要在保平稳的基础上力争适度发展,还必须确保宜兴在区域内的发展地位。因此,2015年的计划目标安排增幅不低于上年实绩增幅,具体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农业总产值和多种经营产值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不低于上年实绩增幅;工业应税销售、流通应税销售增长不低于上年实绩增幅;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增长达到上级要求;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到位注册外资达到上级要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达到上级要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
2015年我市还将按照明确导向、普遍受惠和条件具备原则,初步安排了12件实事工程,具体为:
1、促进就业。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0000个,全市劳动力实现就业20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农村调查失业率均控制在3.2%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培训农村劳动力9500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人数85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800人。
2、社会保障。提高基础养老金20元/月,每人每月发放158元,养老金发放率达100%。主要实施“助学、助医、助残、助困、助老、应急救助”六大救助,全年争取募集慈善资金4000万元,计划发放各类慈善款3200万元。在13个镇(街道)完成10个安养院建设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建设。面向全市38万户家庭,开展“家和万事兴”家庭文明建设。
3、放心消费。建成示范早餐店10家。确保全市40家平价商店,继续以低于市场均价15%的价格销售优质农产品。
4、卫生事业。对3家试点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二院)的HIS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进行三家医院的数据标准化采集,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建设周铁医院暨宜兴市精神卫生中心,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28369平方米。
5、公共服务。在全市建设3000个“YiXingFree”热点,全市“YiXingFree”热点达到5000个,实现农村集镇、旅游公共区域的广泛覆盖。建设宜兴智慧旅游平台和移动终端软件,对宜兴境内所有旅游产品资源进行整合和电子化,建立互联网全方位多渠道营销体系。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对文化创意产业中心1-4层进行改造,改造面积1万平方米。
6、文体建设。创建江苏省五星级农家书屋20家。94个行政村(社区)达到文化服务标准化要求等。开展文化区域互动。新建革命烈士纪念馆,重建革命陈列馆,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将老体育馆内部结构改造为框架三层、局部一层。
7、环境提升。按照民生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对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重点企业开展整治,涉及企业32家。对撤并镇的10个老集镇进行街区改造,每个补贴100万元。完成宜北河等河道清淤、下漳河综合整治,下小岭河、西北稍河、龙潭河景观,调水工程等。丁蜀镇旧城区改造、宜城街道老小区改造等。
8、安居工程。建设宜城街道春燕花园安置小区住宅408套,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建设桃溪人家(一期)住宅592套,建筑面积5.77万平方米。
9、方便出行。拓宽和重建镇道、重要村道150公里,同时改造危旧桥梁20座,绿化和安保设施同步实施到位。新建农村公交候车亭70只,新增公交型燃气车98辆(其中城市型60辆)等。
10、学校建设。建设实验小学城东分校,规模为小学6轨36个班及幼儿园4轨12个班,总建筑面积21500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楼、幼儿园、行政信息中心、实验楼、食堂、风雨操场、室外活动场地等,同时配套水电、道路、绿化等附属设施。官林高级中学校舍改造,总建筑面积8556平方米。
11、公用事业。偏远山区供水管网建设。完成偏远山区8553户供水管网和设施建设,其中集中式供水区域内环科园梅园村等5723户,非集中式供水区域内环科园铜山村等2830户。供水主管网建设,完成60公里。新建污水主管网60公里,各类单位纳管100户,雨污分流50万方。老小区天然气入户改造3000户。
12、平安建设。建成3个公安检查站、新建2个市际卡口(潘家坝、新建)。对宜城、丁蜀共181个老小区进行技防改造,安装技防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区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城区增加高清摄像机512个,人行道增加高清固定摄像机67个,电子警察增加47套正面高清虚拟卡口系统。进一步完善全市“3·20”工程道路监控系统建设。新增卡口式电子警察系统39套、水上通行船舶智能抓拍系统4套,建设巡逻艇移动智能抓拍系统2套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