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办发[2011]44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12-08-23 |
文件类别 | |
文件状态 | 执行中 |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年“双倍增”(2011-2015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宜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年“双倍增”(2011-2015年)行动计划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抢抓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态的“双重跨越”,根据当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制订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五年“双倍增”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坚持走科技化引领、信息化融化、高端化发展之路,加快发展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示范基地,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宁杭城市带上最强的先进制造业城市。 二、主要目标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动新兴产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2年形成1600亿元的规模,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55%,到2015年形成320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70%。 2、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12年,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以上;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超过30家,专利授权量占比达到35%以上。到2015年,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5%以上;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超过50家,专利授权量占比达到40%以上。 3、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端线缆方面,到2012年,超高压电缆、通信电缆、特种电缆在全市电线电缆产销中的占比超过50%;到2015年超过60%。节能环保方面,到2012年,环保气、固、声、仪、配套类及节能装备(产品)产值在环保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超过30%,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服务收入在环保产业中的占比超过30%;到2015年分别超过40%。新能源方面,到2012年,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出规模超过3000MW,风电整机达到2000台;到2015年分别达到10000 MW和3000台,核电关键配套装备种类基本齐全、配套能力较强。新材料方面,到2012年,金属新材料占比超过20%;到2015年超过30%。光电子方面,形成从外延片→芯片→封装或组装→成品生产或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4、竞争实力大幅增强。到2012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超过15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培育3-5个省级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省级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至60%以上。到2015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企业超过38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2家。 三、发展重点 1、高端线缆产业。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15%,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达到6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2家;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20%,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达到10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4家,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区域品牌。重点开发生产超高压交联电缆、特高压架空导线、新一代通信电缆、船舶、矿山、核电、风电、轨道交通用等特种电缆、高端铜材、智能电网输配电装备、复合材料等产品,加快向优质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节能环保产业。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总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环保城达到100亿元;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总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达到5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环保城达到200亿元,建成国家级环保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全国“两化融合”示范区,并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的环保装备基地和环保服务市场。重点开发生产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仪器、环保材料和药剂、节能装备等产品,并创建成3-5家拥有环境工程总承包资质企业。 3、新能源产业。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2家;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5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2家,建成国内最大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和核电配套设备生产基地。光伏产业重点建设集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聚光式太阳能及跟踪器、IGBT芯片及逆变器、薄膜太阳能为一体的“太阳谷”,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突破逆变、储能等关键技术;核电产业重点开发生产高等级管材、核电电缆、大型高品质铸锻件、高等级压力容器、核废弃物处理设备等配套设备;风电产业重点建设生产电机、叶片、塔筒、机罩、传动轴等风电关键零部件配套产品。 4、新材料产业。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达到5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到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达到10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2家,形成布局合理、生产集约,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国际最大的高档合成树脂生产基地。重点开发生产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型纺织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稀土材料等产品。 5、光电子产业。到2012年,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2家;到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企业8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2家,建成华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光电子创新基地。重点发展以中高端LED芯片和产品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和显示产品,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智能终端为代表的物联网产品,以中高档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电路板、数码产品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品等。 四、重点工作 1、加快基地建设,着力提高新兴产业集聚程度。 认真搞好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定位,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合理设立功能分区,形成错位发展态势,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水平。一是加快“环科新城”建设。以环科园和高塍镇为重点,加快形成以环科园为主体的研发核心区、以高塍环保产业园为主体的装备制造区和以国际环保城为主体的交易物流区等三大功能区布局,力争在已创建成功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2012年前再成功创建1-2个省级以上示范基地。二是加快“中国电缆城”建设。重点是建设“一区二中心”,即以官林、高塍为中心的以超高压电力电缆、特高压架空导线、特种电缆等品种为主的电线电缆集中加工生产区、环科园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官林现代物流中心,力争在2012年前成功创建1-2个省级以上示范基地。三是加快国家新能源和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新能源产业重点是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约、集中、集聚发展,不断提升已创建成功的国家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规模水平,并积极申报国家核电配套装备生产基地。光电子产业是以经济开发区和张渚镇为重点,不断提升华东光电子创新基地规模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省级LED产业基地。四是加快高档合成树脂基地建设。以三木集团和莱顿宝富为龙头,加快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高档合成树脂生产基地。 2、强化项目建设,全力支撑新兴产业持续发展。 一是抓好项目实施。以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主攻方向,采取集中观摩、专题协调、重点走访等形式,全力推进国电光伏、佳诚、东方电气迈吉、银环、三得利、宜鹏锻压机械、鹏鹞环保、凌志环保、百纳环境、硅谷电子以及超高压电缆、特种电缆、通信电缆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二是抓好项目储备。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切实加大招才引资力度,加强与央企、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对接,通过多种方式的战略合作,着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首创型项目,全力打造战略合作、资本经营、投资基金“三个高地”,形成新的爆发式增长点。三是抓好项目服务。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减少项目收费标准,减轻企业投资成本。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挂钩服务企业活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注重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大力引进人才。组织实施“千家企业引进千名人才”工程,推动规模骨干企业与高科技成果、高端人才、“530”项目对接合作;积极拓展“7+1”交流合作内涵,促进重点企业与院校挂职师生对口交流、深度合作。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企业培训新举措,加快培养产业创新管理人才队伍。积极引进省内外名牌大学来我市兴办民办本科学校,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大力推进行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有效落实各级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三站二中心”的建设,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快研发高性能碳纤维材料、智能电网、3G通讯、节能环保、光伏、风能和2.5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整机和轴承、控制系统、核电关键配套装备、LED芯片、衬底背光源、照明显示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加快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行业标准,努力在行业中赢得“话语权”。三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深入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紧密协作的产学研体系,深化线缆、环保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项目、团队、基地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引进国家、省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来宜兴转化。四是继续深入推进名牌战略。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创牌意识、质量意识,精心培育一批“专利、标准、商标(品牌)‘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快壮大名牌产品和名优企业群体,扩大名牌产品的比重和贡献率。 4、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加强银企对接,促进金融资本向新兴产业倾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及信托产品等方式,满足新兴产业差别化融资需求。政策扶持担保机构为新兴产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融资担保困难。研究制定专利权、商标权抵(质)押贷款管理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办法。鼓励民间资本通过风投和私募基金等形式投资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每年选出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1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5、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建立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商务局、统计局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具体负责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落实目标任务、情况调研分析、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开展工作督查考核等。重点是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明确发展导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的新要求,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及时修订调整《宜兴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引导企业项目建设。二是落实行动计划。分解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积极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向五大产业集聚,集中力量组织推进一批年度重大投资项目和重大创新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纳入市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分解细化各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考核督查,确保取得实效。切实加强有关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及时修订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认真落实兑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更好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