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办发[2008]117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12-08-22 |
文件类别 | |
文件状态 | 执行中 |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部门: 现将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宜兴市200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宜兴市200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市国土资源局) 2008年6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2008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结合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制订如下防治方案。 一、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 我市近年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2007年,为进一步深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市开展了地质灾害全面勘查调查和规划编制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规划调查以山区为重点,深入山区每个居民住户,全面查明了成灾隐患。同时,兼顾地下采空区和岩溶塌陷区的调查,摸清了采空区和岩溶塌陷区的范围。调查过程中,专家们还向各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切实提高了受威胁群众的识灾、防灾能力。目前,防治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即将正式出台。应该说,去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防治成效明显,全市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事故。 二、2008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防治要点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市地质灾害受地质环境条件影响,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突变型灾害和地面沉降等缓变型灾害,其中以突变型地质灾害为主,缓变型地质灾害较为少见。我市地质灾害分布范围虽然不大,但影响和危害较大。据2007年地质灾害调查统计,全市地质灾害共有38处,其中滑坡21处、崩塌10处、采空区地面塌陷及岩溶塌陷7处,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太华、张渚、丁蜀、湖父等镇。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历年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情况分析,我市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季节性降雨密切相关,人类经济活动(如我市众多居民山脚下削坡建房、超量开采地下水、废弃宕口边堆积成山的废渣和部分地区的采空区等)已经成为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综合以上情况预测:2008年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为汛期6-9月,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灾种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域为我市南部低山居民区及地下水超采的岩溶塌陷区。 (二)重点防治地区 2008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区、地下采空区和岩溶塌陷区,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全市共确定有12处重点防治区块(附表一),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表二),8处隐患点分别为:太华襄阳滑坡、湖父邵家段斜坡、茗岭平原牛山滑坡、太华三儒里危岩、丁蜀黄龙山陶土矿采空区、丁蜀川埠煤矿采空区、丁蜀洑东白泥场煤矿采空区、丁蜀镇查林村隐伏岩溶地面塌陷。 三、地质灾害主要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各有关镇(园区、街道)和市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亲民、爱民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障。要树立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防灾责任制,主要领导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主抓落实,务必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各有关镇(园区、街道)要根据人事变动、岗位变化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汛期防灾工作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巡查排查,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地质灾害调查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前提,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地质灾害的基础性工作。我市已于2007年6月底全面完成了全市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在此调查成果基础上,各有关镇(园区、街道)及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充分发动村民委员会、街道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块及隐患点的巡查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对出现灾害前兆或隐患严重的区域和地段,要及时划定为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同时,要指导隐患点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将防灾避险、监测预警任务全面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具体人员,及时将防灾明白卡发至相关防治责任单位和受威胁的每一户居民手中。 (三)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对已知和巡查排查中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有关镇(园区、街道)要逐一制定隐患点的应急预案,落实好监测、预警、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各项措施。对存在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实行专人全天候监测,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预警,并采取应急避险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加强协作,密切监测气象、水文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建立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及时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并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等多种途径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市国土资源局汛期值班电话为87920571(白天),87920365(夜间)。 (四)编制预案,强化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预案编制,强化执行,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我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上,各有关镇(园区、街道)要制定好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强化预案的落实。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预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制度和措施,加大对预案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有条件的地方应在适当范围内组织预案演练,以检验和校正预案的可操作性。 (五)加强宣传,增强群众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基层群众防灾的意识和能力,是动员防灾主体实行群测群防、做好防灾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各级宣传、国土资源部门要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利用多种形式指导群众认识地质灾害前兆,学会识灾、防灾的本领,遇有险情能主动进行防灾避让。重要隐患点要组织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开展业务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结合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进行宣传培训,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抗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严格评估,有效减少人为原因产生的地质灾害。各相关镇(园区、街道)、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在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块内进行工程建设,或编制涉及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块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市国土资源部门要与建设、交通、安监、教育、旅游等部门密切配合,按要求做好城市、公路、铁路沿线和学校校址、旅游区(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作。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好督促检查,对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未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或未认真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而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单位,要进行严肃查处。 (七)持续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2007年初,我市张渚镇龙池山古滑坡和丁蜀镇兰山宕口滑坡治理工程取得了全面成功。 2007年底,我市筹集经费,开展了太华镇襄阳滑坡、三儒里危岩两处隐患点居民的搬迁安置工作。当前,要继续落实好住户搬迁工作,确保不再有群众入住,力争变事后应急救灾为事前主动防灾,为主动防御地质灾害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各有关镇(园区、街道)和市各相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狠抓落实,力争2008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附1、宜兴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块一览表 2、宜兴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 宜兴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块一览表
宜兴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