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办发[2008]111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12-08-22 |
文件类别 | |
文件状态 | 执行中 |
各有关镇人民政府,新庄街道办事处,市各有关部门: 市农林局《关于加快推进环太湖湿地建设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关于加快推进环太湖地区生态湿地建设的意见 市农林局 (2008年6月)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科学建设和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地处太湖上游,加快建设人工生态湿地,将对太湖水污染防治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经研究,现就环太湖地区生态湿地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的 建设环太湖地区生态湿地,旨在形成一道拦截和净化上游入湖水体的天然生态屏障,使上游受污染的河水,经过湖滨湿地生物资源的自然“吸收过滤净化”过程,最大限度地削减入湖污染源,控制入湖污染总量,从而降低太湖水的富营养程度,有效控制蓝藻发生量,净化太湖水质。 二、建设主体 生态湿地建设实行属地负责的原则,由所在镇(街道)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负责实施。在明确建设主体的同时,各地要按照工程建设的管理要求,落实专业施工队伍,明确建设要求,落实管理和施工责任。 三、建设方式 在太湖大堤西侧200米退渔区及主要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两侧50米退渔区,利用工程机械推坍塘埂,打通现有渔堤,清理河道淤泥,接通入湖河道,恢复流水体系。同时在坍埂上及河滩高地广泛种植水杉、池杉、垂柳、枫杨等耐水湿树种;滨水岸及沼泽地种植芦苇、菰草等挺水植物;浅水处种植莲、藕等浮水植物;深水处种植菱等浮水及沉水植物。生态湿地范围内要杜绝人为干预,通过自然生长,恢复湿地生态原貌和生态功能。 四、建设要求 1、要加快建设进程。环太湖地区人工生态湿地是湖滨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优选施工队伍,加快组织推进。要正确处理好蓝藻、淤泥堆放点与生态湿地建设区域的关系,做到布局科学,设点合理。要抓紧做好未流转渔塘的流转工作,为整体规划、连片建设打好基础。 2、要确保建设质量。要按照生态优先、彰显景观的要求,切实抓好生态湿地的建设质量。各地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工程质量的监管,严格按照湿地建设的技术标准要求抓好建设质量,使环太湖地区人工生态湿地尽快成为体现我市“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重要载体。 3、要提高管护成效。湿地管护由所在镇(街道)、村两级负责管护。各地要建立专业队伍,明确管护责任,落实长效机制。要加强检查督促,实施绩效挂钩,强化工作考核。要限制人为活动,保护野生资源,促进生态修复。 4、要做好蓝藻、淤泥的堆放管理工作,规划好堆放区域,并做好压废后的整地造林建湿等工作。 五、组织保障 1、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环太湖地区生态湿地建设,各镇(街道)要切实加强对湿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部门具体抓、镇村合力共同抓的工作机制,围绕建设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力求早日见到成效。 2、要落实政策措施。为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各地要严格按照《关于环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宜发〔2007〕73号)精神,及时兑现政策,保护农民利益。要科学统筹,合理安排,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区别对待、先易后难等方法,切实加快组织推进。 3、要强化监督检查。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各地要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对湿地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市各相关部门将对照建设标准组织检查验收,验收结果将作为兑现奖补政策的重要依据。 附1、环太湖地区生态湿地建设技术和验收标准 2、环太湖地区生态湿地种植标准配置图(略) 环太湖地区生态湿地建设技术和验收标准 一、建设标准 1、塘埂坍埂整地标准 原塘埂用工程机械按小于30度的坡度向两侧塘内推出6米长的坡面。各塘共用塘埂及靠外河的塘埂都要开宽大于5米、深大于1米的豁口,确保塘与塘相通,塘与河相通,恢复流水体系。 整地后根据高程划分成坍埂种植区、水岸种植区、浅水种植区、深水种植区等四个区域。 2、种植标准 (1)坍埂种植区 在经过平整后的坍埂和6米长的坡面上种植水杉、池杉、垂柳、枫杨等耐水湿树种。苗木规格为:米径5厘米,土球30厘米以上。3米×3米株行距种。造林时间为:当年11月至翌春3月底苗木展叶前。 水杉等针叶树以修剪侧枝为主,做好支撑;垂柳等阔叶树2.2米高度截干。浇透定根水后覆盖不小于1㎡的地膜,地膜上覆土5厘米压实。 坍埂以外的其它宽阔塘埂和塘底在自然平均水位(高程3.2米)以上的渔塘要在推平塘埂(复耕)后按照原造林技术指标造林。 (2)水岸种植区 在自然最低水位(高程2.2米)到平均水位(高程3.2米)之间的水岸区,以种植芦苇为主,分株繁殖,就近挖掘,穴状采挖,一穴以10分支左右为宜,成团状种植,3~5穴为一团,每团间距离2米×2米,穴状根埋入淤泥不漂浮,星状均匀分布,每亩167团。水岸区的沼泽地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人工补植芦苇、菰草、席草、蒲草等挺水植物,密度同上。全年均可种植,夏季种植地上部分留枝高度控制在1米以内。 (3)浅水种植区 最低水位小于1米的浅水区以种植荷、莲、菰草等。莲藕每亩20支,株行距6米×6米,清明前种植。 (4)深水种植区 自然最低水位大于1米的深水区种植浮水植物菱和沉水植物金鱼藻等。菱每亩用种7.5公斤,清明前种植,沉水植物以自然恢复为主。 二、验收标准 塘埂采用机械推坍到位,豁口布局合理,宽度和深度符合要求,塘与塘相通,塘与河相通,与外围河道水系接通。湿地坍埂上苗木品种、规格符合要求,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90%以上;深水种植区各品种布局符合建设标准布局要求,叶面积覆盖率达到水面积的50%以上;水岸种植区目标种植物分布均匀,布局合理,覆盖率不低于水岸种植区面积的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