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宜政发[2008]9号 |
制发机关 | 宜兴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12-08-22 |
文件类别 | |
文件状态 | 执行中 |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兴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一月十日 宜兴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37号)的要求,结合宜兴市实际,现就我市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宜兴市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等情况,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二、普查时间 普查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7年度。具体分三个阶段推进:1、准备阶段(2007.11-2007.12);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其中分为填报阶段(2008.1-2008.6)和报告编制阶段(2008.6-2008.12)两部分;3、总结发布阶段(2009.1-2009.7)。 三、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宜兴市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四、普查内容 (一)工业源 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代码、所有制、排污口情况、排放去向等。以及原辅材料消耗情况、生产产品情况、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情况。 (二)农业源 1、种植业污染源;2、畜禽养殖业污染源;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4、农村生活污染源。 (三)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2、农机排气污染情况等;3、全市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源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五、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主要包括6个种类:1、废水;2、废气;3、工业固体废物;4、脱硫设施;5、核与辐射;6、农业源。 六、普查组织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市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按照省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要求,我市已成立由李秋峰副市长任组长,市府办、环保、统计、农林、水利、水务、工商、经贸、财政等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宜兴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从相关部门抽调13名业务骨干组成,其中市环保局7名、统计局、农林局、水利局、水务办、工商局、经贸局各1名,负责普查工作的宣传、培训、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办法以及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选聘办法,经初步测算,我市的污染源普查对象约为22.8万个,约需选聘70个普查指导员和550个普查员。 七、普查经费 据测算,宜兴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经费预算共156.76万元(详见附件2),其中:第一阶段25.00万元,主要用于前期宣传发动及办公设备购置等准备;第二阶段95.76万元,主要用于普查宣传、人员培训及会议、普查数据采集、办公运行费用、污染源清查普查质量控制;第三阶段36.00万元,主要用于普查宣传、普查数据的分析与评估、普查总结、办公运行费用、报告印刷、总结表彰和会议经费。 为确保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请市政府将156.76万元普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八、普查的基本要求 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都必须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与“十一五”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 附:1、工业源普查重污染行业及重点行业名录 2、宜兴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经费支出(略) 工业源普查重污染行业及重点行业名录 11个重污染行业: 1、造纸及纸制品业 2、农副食品加工业 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纺织业 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食品制造业 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8、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6个重点行业: 1、饮料制造业 2、医药制造业 3、化学纤维制造业 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7、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9、通用设备制造业 1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1、非金属矿采选业 12、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金属制品业 15、专用设备制造业 16、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