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 014046317/2012-00460 | 生成日期 | 2012-05-08 | 公开日期 | 2012-05-08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中国宜兴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主题(二)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计划,经济管理 | 分类词 | 规划,统计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宜兴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主旋律,攻坚克难保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全力以赴惠民生,各项建设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计划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0.39亿元,可比价增长12.3%,完成年计划的10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2亿元,同比增长22.7%,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1.58%。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在无锡大市中排名第三。
(二)产业发展
工业总产值完成2890.2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451.1亿元,同比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销售等指标增幅均列无锡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比上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2.6亿元,同比增长17.4%。粮食总产量达48.57万吨,高效农业占比达到58.7%。
(三)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7%,蝉联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实现年度预期目标。发明专利申请1256件,同比增长90.3%;发明专利授权177件,同比增长40.5%。
(四)对外开放
进出口总额完成4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总额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年度预期目标5.5个百分点。到位注册外资完成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年计划的101.3%。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完成2.65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完成年计划的115.3%。境外中方投资额居无锡第一。
(五)有效投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12.2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年度计划。其中工业投入完成253.4亿元,同比增长19.9%,高出年计划1.9个百分点。61只市定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91.8%。
(六)生态建设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全年关停并转化工、铸造企业60家,拆除排蜡窑245座。城区和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和85.5%。林木覆盖率达28.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16%。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6。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列全省第二。
(七)人民生活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9494元和14949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社保扩面4.8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民办实事满意率达到98%以上。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八)社会事业
落实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1100人,全市高考本科录取率达到71.9%。完成5.1万平方米校舍加固。设置卫生服务站239家,形成了15分钟步行可及的健康服务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保持100%。新开工保障性住房超过20万平方米,1003套经济适用房分配到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精神文明创建通过省级测评,“平安宜兴”、“法治宜兴”建设深入推进,创造了市领导接访包案、社区矫正、青少年“四帮一”教育活动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宜兴经验”。
(九)改革创新
行政权力事项公开率达到100%,镇(街)行政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达到50%。推进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了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深化了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创新了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拨付办法,规范了全市征地补偿安置行为,启动了丁蜀镇强镇扩权试点工作。
(十)实事工程
全市实施政府实事工程10件16项,完成情况总体较好。就业和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慈善救助3项目标类项目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居家养老、农村公路改造、文化设施建设、教育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老城区改造7项工程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84亿元,基本达到年度建设任务要求。
2011年,在复杂、困难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呈现出健康的发展势头,对上贡献度不断提升,赶超态势进一步显现。一是部分主要指标始终保持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服务业投入、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新兴产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流通应税销售收入等8个指标始终保持在20%以上甚至达到30%以上的高增幅;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4个指标增幅超过了“十二五”年均目标。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占无锡的比重继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营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在无锡市的占比份额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三是部分指标增幅在长三角地区名列前茅。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额、到位注册外资等9个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长三角同级县市中继续领先,6个指标增幅排名前移,表明我市在长三角区域经济范围内,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赶超势头明显。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2012年我市将围绕“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勇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总目标,按照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产业高端化、城市高品质、生态高文明、文化高品位、民生高福祉。
(一)2012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预期性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现价),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
2、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
3、农业总产值增长4.5%,其中多种经营增长4.7%。
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0%。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长16%以上,力争增长18%。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力争增长18%。
7、到位注册外资6亿美元,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8亿美元。
8、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均增长10%,力争增长15%。
9、限上企业零售总额实现138亿元。
10、提供就业岗位300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0人。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约束性目标:
13、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完成省、无锡市下达任务。
14、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2。
上述预期目标安排的主要依据是:
1、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要如期完成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前三年各项指标增幅要高于“十二五”年均水平。因此,今年的各项计划指标安排要尽量高于“十二五”增幅的年均参数,以避免完成规划目标的压力过于集中到“十二五”后期。
2、确保巩固宜兴发展地位的必然选择。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力争在全国百强县、苏南先进县(市)中位次前移、赶超吴江”的目标定位以及“勇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奋斗方向,我们必须主动加压,提升标杆,主要指标增幅要高于无锡市平均水平,高于周边县市水平。
3、体现适应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世界经济可能面临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社会危机的“叠加冲击”而继续低迷,国内也将持续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状况,但随着“十二五”重大项目集中投建期的到来和扩大居民消费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内需高涨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更加强劲。同时,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保障平稳的经济发展趋势得到延续。
4、符合宜兴良好发展基础的内在需求。经过“十一五”的努力,我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构架基本成形,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初步展开,宜兴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市承载高端产业的条件更加成熟,集聚外部要素的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我们克服了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主要指标增幅高于无锡平均水平的预期目标,为2012年乃至整个“十二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今年全市经济在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完全有可能争取一个较高的增幅。
(二)实事工程项目计划
2012年建议安排12件36项实事项目,分别为社会保障3项、慈善救助3项、放心消费3项、安全饮水4项、市政设施4项、公交村村通1项、卫生应急系统建设2项、平安创建1项、城市功能完善2项、学校建设4项、保障性住房建设4项、城区改造5项。其中安排工程类项目28项,计划总投资70955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36355万元,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381526万元。(详见附表1)
(三)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2012年拟列入政府投资计划项目130只,总投资138.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80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50亿元。(部分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见附表2)
三、完成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根据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的部署,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目标管理,确保计划任务落实到位。
1、分解落实目标。对大会通过的《计划》,迅速分解到各镇、园区、街道和部门,明确措施、落实责任,积极构建起层级管理、统筹推进的目标落实保障机制,确保全年计划安排得到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
2、加强预警监测。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监测,完善“月报季督”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对全局性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计划执行的跟踪研究,切实增强科学研判、协调应对的能力,不断提高把脉会诊、建言献策的水平。
3、实施考核奖惩。不断完善导向清晰、特色鲜明、充分反映地方发展要求的差别化考核体系,继续大力实施镇、园区、街道综合考核排名,研究切合宜兴实际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充分挖掘考核奖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二)突出发展导向,确保产业转型落实到位。
1、全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推进装备更新、技术革新、品牌创新“三新”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积极实施《宜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双倍增”行动计划》,加快修订《宜兴市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指导目录》,致力我市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在做大总量、技术创新、规模发展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1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销售55%以上。
2、大力促进服务业提速发展。继续实施《宜兴市服务业三年提速行动计划》,加快服务业产业规划、行业规划、区域性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拉伸全市服务业布局框架,丰富发展业态,提升发展质量。加快远东买卖宝线缆交易平台等载体建设,推进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业大项目的投建,引导培育龙头企业和重点市场做大做强,带动全市服务业总量的快速倍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服务业政策扶持,加快在制度、政策、服务层面建立起开放合作的共赢机制。力争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2%,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超过51%,服务业从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35%,服务业后劲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接近39%。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全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发挥其在富民增收、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3、积极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进程,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省级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阳羡茶产业园的项目建设水平、生态景观效果和休闲旅游功能,加快五大农业新园区建设,将农业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三资”投农集聚区、农业转型先导区。
(三)突出后劲投入,确保项目支撑落实到位。
1、强化项目储备。依托“上海投资贸易说明会”、“金秋贸易洽谈会”等招商平台,主动对接优质市场主体,着力引进支柱产业龙头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鼓励上市企业募资用于自身新建项目,或投向本市成长型、科创型企业,以优质项目的引进和储备来完善我市优势产业链的配套,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2、加快项目建设。以实施好“重大项目突破年”为目标,通过重大项目的突破来带动面上投入的增加。加快推进佳诚太阳能二期、远东光电等一批重大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