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常务会议宜政纪[2010]7号
索引号 | 014046317/2010-00533 | 生成日期 | 2010-07-21 | 公开日期 | 2010-07-21 |
文件编号 | 宜政纪[2010]7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中国宜兴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综合政务 | 主题(二) | 文秘工作 | 体裁 | 会议纪要 |
关键词 | 会议,会议纪要,公开 | 分类词 | 文秘工作,综合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政府常务会议宜政纪[2010]7号 |
政府机构改革等11项议题
7月5日上午,市长王中苏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会议专题讨论、研究了城乡低保标准并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环保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高端线缆产业发展、化工行业整合整治、水泥行业整合整治、铸造行业整合整治、“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专项规划编制、政府机构改革等11项议题。现纪要如下:
一、会议讨论、研究了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工作,听取了市民政局《关于要求我市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并轨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汇报。会议指出,我市城乡低保制度建立于1997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我市又逐步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缩小了农村低保与城市低保之间的差距,为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奠定了基础。鉴于目前我市城乡低保并轨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会议原则同意《报告》精神,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的同城对接,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360元,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城乡低保并轨后,农村低保资金承担比例作相应调整,由原来的市级承担45%、镇(街道)级承担45%、村级承担10%,调整为市级承担70%、镇(街道)级承担30%,与城市低保资金承担比例相一致。会议要求,市民政局要进一步细化方案,规范操作,平稳过渡,加快使并轨后的低保制度步入规范化轨道;市财政局要统筹安排低保资金,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二、会议讨论、研究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工作,听取了市人保局《关于健全和完善宜兴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汇报。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构建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保”)、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企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学生大病住院医疗保险(简称“学生医保”)四个板块的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全市各类人群,在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现行“企保”与“城保”分设的医保制度,已与形势的发展和上级的要求不相适应,筹资水平偏低、保障水平不高、统帐比例不协调等缺陷日趋显现,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加快推进“企保”与“城保”并轨,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会议原则同意《报告》精神,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城保”与“企保”并轨,并就并轨的基本框架、筹资标准作了进一步明确。一是基本框架,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建立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离休荣军单建医疗统筹制度。二是筹资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用人单位缴8%,在职职工个人缴2%,灵活就业人员由本人按养老缴费基数的10%缴纳;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由本人按其养老金基数的1%缴纳;离休、荣军医疗费用按照宜政办发[2000]84号和[2007]45号文件规定筹集。同时,为避免参保人员账户资金调整的矛盾,今年医保年度转换“城保”预记入个人账户为今年7月1日至12月底的金额。会议强调,并轨工作涉及面广、基础信息采集量大,软件设计、测试周期长,市人保部门要抓紧做好并轨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制定出台规范性意见,明确工作步骤和操作流程,确保并轨工作能够如期实施到位;市法制办要配合做好相关文件的起草废止工作,确保前后政策有序对接、接轨平稳推进。
三、会议讨论、研究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听取了市经信委《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宜兴市环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宜兴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宜兴市高端线缆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宜兴市化工行业整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宜兴市水泥行业整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宜兴市铸造行业整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意见》和《计划》)的汇报。会议指出,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市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迈入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加速成长期,基本具备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和基础条件。科学应对当前的复杂形势,乘势而上推进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会议原则同意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经信委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在即将召开的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下发。为实施《意见》配套的六个《计划》,由王华良副市长牵头相关部门再作研究修改后予以下发。会议强调,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转型之策、谋划转型之路、赢取转型之效,全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一是要搭建平台促转型。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力构建科技创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综合物流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扶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为产业转型提供强大的创新驱动力。二是要政策撬动促转型。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各类扶持政策,充分放大政策激励效应,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装备,吸引重特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宜兴。三是要刚性倒逼促转型。要坚决把好环保关、节能关、安全生产关,以刚性制度促使企业加快提升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四是要优化服务促转型。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优化融资环境,创新融资方式,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引进和培养各类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四、会议讨论、研究了“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听取了市发改委关于《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宜兴市“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基本思路》和《专项规划》)的汇报。会议指出,“十二五”规划,是事关宜兴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战略性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对宜兴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会议原则同意《基本思路》和《专项规划》精神,由市发改委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基本思路》提交市委务虚座谈会审议,《专项规划》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下发。会议强调,步入“十二五”时期,宜兴将进入向更高目标跨越的新阶段,全市各级必须以战略的思维、长远的眼光、负责的态度,科学审视宜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基础、规律和走向、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尽可能地把“十二五”期间宜兴所处的阶段性特征表述清楚,把宜兴城市竞争的关键点、着力点分析清楚,把宜兴发展的阶段性功能目标定位清楚,把宜兴发展的美好蓝图描绘清楚,确保编制出一份科学可行、切合宜兴实际的五年规划。会后,由李秋峰常务副市长牵头,召开“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将《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和单位。各位副市长要高度重视分管条线和部门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到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五、会议讨论、研究了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听取了市人保局《关于市政府机构改革有关研究事项的汇报》(以下简称《汇报》)的汇报。会议指出,政府机构改革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做好定岗、定编、定责“三定”方案,是这次机构改革取得成效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按照改革进度,目前,各部门已经基本完成了“三定”方案的起草和报审,下一步,市人保部门要严格参照无锡对口部门的“三定”规定,明确我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调整、机构设置等改革方向。会议原则同意《汇报》精神,会后,由市人保部门抓好“三定”方案的报批、推进和落实,确保顺利完成改革任务。请各位副市长抓好分管条线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调整、机构整合、人员定编定岗等工作,涉及到职能划转的,原则上“连人带编”一并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