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宜兴市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来源:本站    日期:2010-03-24 09:23:50    浏览次数:112741223

宜兴市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3月)

    本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江苏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及本机关下属各行政机关和授权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并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编制。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收费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及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数据统计表等七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08年5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网”(zwgk.yixing.gov.cn)下载。
    一、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2008年,本机关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抓手,以拓宽工作领域为方向,着眼巩固基础,探索工作创新,在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工作平台、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各项基础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一)及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推进机制。我市为加强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上级政府有关要求,及时成立了以市政府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行政机关一把手为成员的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包括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等为成员单位的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负责我市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此外,我市各镇、园区、街道及其他市政府组成部门也都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具体分管领导、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积极开展《条例》的学习和培训。在《条例》实施前,我市先后召开了两次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由市相关职能部门专门就《条例》施行的意义、基本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数据库编制和网站专栏设置等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制作相关示范文本供各单位参考,为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认真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便公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关键。对此,我市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质量。《条例》正式施行前,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对本届政府以来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进行了全面清理。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界定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将凡属于应当公开的全部纳入公开目录。为确保我市各部门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的编制规范,又专门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目录的编制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制作相关样本供全市各部门参考。各单位按统一要求编写了公开指南和目录,对公众获取本单位政府信息的方法、程序、范围、时限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
    (四)认真落实和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我市按照《条例》规定,在市档案馆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并积极推动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督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公共交通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同时,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办理依申请件过程中的收费行为。
    (五)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及制度规范。为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深化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自2007年以来,我市先后下发了《宜兴市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对总体工作作了全局安排部署,并将全市45个行政机关、21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以及4个其他组织确定为负有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责任主体,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主要工作以及实施步骤等。尤其是2008年5月1日《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后,为深入贯彻落实好《条例》精神,确保全市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的更好开展,市政府办公室又及时成立了信息公开科,具体承担市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该科室以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为主要工作载体,负责及时更新发布市政府信息,并受理群众向市政府提交的依申请公开工作。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及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修订完善了《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相继制定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的意见》、《市政府关于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核制度(试行)》、《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办法(试行)》等配套制度,基本建立了信息主动公开、保密审核、监督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同时,我市还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印发全市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全市各单位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了符合自身单位实际的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及相关配套制度。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我市从方便公众出发,采用多种形式公开政府信息,尤其是注重发挥政府网站的平台优势,将其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渠道的畅通,2008年4月份,改版了“中国宜兴”门户网站,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5月份,又专门落实资金建立了宜兴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并由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科负责管理更新。该网站的专栏建设和目录编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公开内容日趋丰富,并坚持做到每日更新。同时,我市各单位也不断加强自身网站建设,均在各单位网站上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目前,我市各单位的信息公开专栏框架都已基本建成,公开的政府信息数量也已初具规模。截至2008年12月底,已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3350条,其中,通过政府网站公开的本级政府信息3182条,规范性文件696条,统计信息225条,规划计划类信息68条,访问量累计达36400余次。网站已成为我市行政机关开展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平台,面向市民、企业、社会公开政府信息的作用日益显现,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知晓度不断提高。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情况
    我市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开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在网上发布了依申请公开的流程,并为申请人专门设置了查阅办理情况的功能。2008年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件,其中,以网上提交表单形式申请4件,当面申请1件,以信函形式申请1件。申请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房屋拆迁与补偿标准等方面的政府信息。在办理群众依申请公开件的过程中,均予以及时答复,申请人对答复结果表示满意。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收费情况
    由于2008年度公众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的件数有限,因此,目前我市政府信息公开暂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市尚未收到各类针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目前,我市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展仍不平衡,各单位工作开展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单位公开的内容与群众需求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公开的渠道比较单一,公开形式还不够丰富等。对于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以解决。并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对全市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贯彻执行《条例》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配套制度,着力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拓宽工作渠道。继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不断完善网站这一重要工作平台。积极主动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进一步宣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组织实施政府信息公开“进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知晓面,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好地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三是进一步深化公开内容。认真按照《条例》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紧密结合群众需求,在公开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上多下工夫。进一步克服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的随意性,督促各单位围绕自身业务内容多公开一些对群众有价值、有意义的政府信息。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提高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满意度。
    四是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定期对全市各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和评议。创新工作方式,编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简报,建立一个全市范围内的工作交流平台。按照镇区域位置及行政机关工作性质划分片区,定期召开片区座谈交流会,相互交流工作体会。注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均衡开展。
    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数据统计表

类别

单位

数量

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总数(包括各镇、部门)

81350

其中:1、政府网站公开专栏(包括各镇、部门)

78640

      2、政府公报

210

      3、新闻发布会

 

      4、其他方式

2500

公共查阅点查阅人数

人次

5100

政府网站公开专栏访问量(包括各镇、部门)

人次

155030

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总数

6

其中:1、当面申请数

1

2、传真申请数

 

3、电子邮件申请数

 

4、网上申请数

4

5、信函申请数

1

6、其他形式申请数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6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6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3、否决公开答复数

 

行政复议数

 

行政诉讼数

 

行政申诉数

 

举报投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