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宜兴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会议报告>政府常务会议

政府常务会议宜政纪[2007]8号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网站    日期:2008-09-03 00:00:00    浏览次数:113587455
索引号 014046317/2008-00875 生成日期 2008-09-03 公开日期 2008-09-03
文件编号 宜政纪[2007]8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中国宜兴 公开形式 网站,文件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效力状况 有效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主题(一) 主题(二)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分类词
文件下载
内容概况 政府常务会议宜政纪[2007]8号
: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等4项议题 

 

    10月13日上午,市长王中苏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研究了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市第二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5525”科技创新计划、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等4项议题。现纪要如下:

    一、会议讨论、研究了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工作,听取了市经贸局《关于部分镇(街道)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论证的情况汇报》(以下简称《汇报》)的汇报。会议认为,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是促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科学修编各镇(街道)的工业集中区规划,关系到全市工业布局的调整,关系到区域生产力要素的优化整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会议原则同意《汇报》精神,由市经贸、规划等部门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结合各镇(街道)的发展实际,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以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予以明确和认可。

    对部分镇(街道)工业集中区的规划修编,会议形成如下意见:一是原则同意新庄、芳桥、杨巷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方案,其中杨巷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新芳区块,黄家集聚区以填平补齐为主,不再扩展。二是对西渚、周铁、新建、万石、和桥工业集中区规划方案作适度调整。西渚工业集中区,A区严控向南发展,B区取消张戴公路以南0.36KM2区域,同时要加快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坚决控制新上印染项目;周铁工业集中区,严格控制南北两区的进一步发展,新上项目原则上必须进入中区发展,同时取消中区天乾科技以北、横塘河与湖滨公路之间尚未布局的约2KM2区域,对已布局的承接无锡等地产业转移的项目给予认可,并明确其控制性红线;新建工业集中区,同意增设大型企业招商区(约2.8KM2),取消宜金公路(东线)东侧约2.15KM2区域;万石工业集中区,南区取消新S342线东侧区域,为新镇区发展留足空间,北区取消新S342线以西区域,黄土寺村区域保持现状,严格控制再新上项目;和桥工业集中区,新增新长铁路与中兴路之间的斜角区域,紧靠东南发展,中区及南区的其它区域暂不予明确为工业布局范围。三是鉴于湖㳇、太华两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定位,会议决定,对两镇是否设立工业集中区事宜,再另作专题研究。

    会议要求,下阶段,市经贸局要会同市规划局、市国土局等部门,在做好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的同时,同步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控制区、保护区、禁止开发区的规划工作,使工业集中区规划既与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相统一,又与城市旅游、水源地保护、公路建设、土地利用、环保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区内项目建设的控制和管理,特别要加强宜金线、S342、湖滨公路等主干道路沿线企业布局的控制和管理。同时,对各镇(街道)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原则上一个镇(街道)只能重点发展一个园区,其它区域都要严格控制。三是要严格执行工业集中区的环境保护要求,工业集中区规划论证通过后,环保设施要先行,特别是西渚、新庄、杨巷等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企业排污有“出路”。

    二、会议讨论、研究了市第二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听取了市经贸局《关于拟列为我市2007年第二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有关情况的汇报》(以下简称《汇报》)的汇报。会议认为,工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础,直接决定着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今年以来,市经贸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工业投入的总体目标,狠抓项目,扎实工作,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及早抓好今年第二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组织和实施,就能为明年工业发展储备一定的发展后劲。会议原则同意《汇报》精神,除三木集团苯酐、环氧树脂等技改项目暂缓列入外,其余98只项目均列入今年第二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会后,由市经贸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其中符合立项要求、但手续尚不完备的38只项目,抓紧完善相关手续,尽快落实各项要素要求,为项目尽早开工创造条件。会议要求,市经贸局要会同市发改局、科技局、环保局等部门,围绕今明两年的发展,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要一着不让抓好第一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竣工达产,至年底确保竣工达产率达50%以上。二是要一着不让抓好第二批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到位和开工建设,年内开工率要力争达80%以上,计划投资额占到总投资额的40%以上。三是要奋战四季度,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为明年的项目建设作好准备。内资方面,要在提高准入门槛的前提下,加大引资力度,加快承接转移;外资方面,要以秋洽会为载体,再掀一轮招商引资热潮,捕捉项目信息,推进项目签约,促成项目开工,确保完成全年利用外资目标任务。四是要以“企业调研服务月”和秋洽会为契机,在全市营造更加浓厚的发展氛围。各级各部门要高度统一思想,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服务效率,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会议要求,各位市长在“企业调研服务月”活动期间内,要带领相关部门深入片区、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鼓劲明向,问计征询,排忧解难,优化服务,进一步激发企业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三、会议讨论、研究了“5525”科技创新计划工作,听取了市科技局《关于实施“5525”科技创新计划(2007-201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汇报。会议认为,人才兴市战略是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大战略”之一。宜兴要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唯一出路。市科技局提出的“5525”科技创新计划,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扎实,既把握住了科技创新工作规律,又符合宜兴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会议原则同意《意见》精神,由市政府办公室、市科技局共同修改完善,并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后,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会议指出,作为县级城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落脚点在产业,主体在企业。从宜兴发展实际出发,科技创新工作必须把握两大重点:一是要围绕宜兴产业和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政产学研的联合,把更多的国内外创新资源吸引到宜兴来,为我所有。科技、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因势利导,充分激发企业联姻创新资源、吸引创新成果的积极性,把更多的工程中心、实验中心设立在企业,让科技成果为企业所用,切实提高企业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围绕线缆、环保、纺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一园两区”重点区域,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的载体和平台,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创新源。市科技局要会同组织、人事、经贸等部门,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5525”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会议讨论、研究了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工作,听取了市科技局《关于宜兴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汇报。会议认为,科技创新创业园,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和科技企业家的重要平台。在环科园规划建设集研发、孵化、育成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创业园,对于进一步提升环科园形象,完善全市科技创新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会议原则同意《方案》精神,会后,由市科技局、环科园按照“整合资源、凸现形态、分工协作、注重实效”的原则,作进一步论证和完善。会议强调,为确保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的高起点和高层次,当前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规划要进一步优化,科学设置功能分区,优化整体布局;二是定位要进一步明确,按照创新创业园和留学生创业园“两位一体”的要求,做好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研发、孵化、育成等功能;三是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按照“政府引导、适当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多元投入,分期实施。会议明确,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孵化区建设所需资金,原则上控制在4000万元以内,在市科技“三项经费”预算中以“增量”方式分三年拨付。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其它功能区的建设资金由环科园负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