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4046317/2008-01316 | 生成日期 | 2008-01-29 | 公开日期 | 2008-01-29 |
文件编号 | 宜政发〔2008〕20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发布机构 | 中国宜兴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效力状况 | 废止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 | 其他 | 主题(二) | 其他 | 体裁 | 通知 |
关键词 | 医院,医疗,机关,通知 | 分类词 | 卫生,文秘工作 |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况 | :宜政发〔2008〕20号 卫生 医疗 机构 规划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已经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下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二OO八年一月二十九日 宜兴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
宜政发〔2008〕20号
各镇人民政府,环科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街道办事处,市各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宜兴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已经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下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二OO八年一月二十九日
宜兴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06年——2010年)
一、医疗机构现状
我市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截至2005年底,宜兴市户籍人口105.73万人,常住人口118.8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09‰,呈逐年下降趋势。
(一)医疗机构数量
至2005年底,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27家,其中,医院、卫生院49个(市属医院4个、区中心医院5个、镇卫生院36个、驻宜医院4个),专科疾病防治所2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疗养院1个,门诊部1个,个体诊所53个,企事业单位医务室100个,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318个。医疗机构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474家,占89.9%;营利性医疗机构53家,占10.1%。
(二)医疗床位
2005年,全市编制医疗床位2866张,实际开放医疗床位3332张,每千人实际拥有病床2.78张。
(三)卫技人员
2005年,全市共有卫技人员3939人,乡村医生905人。其中卫技人员中执业医师1325人,执业助理医师299人,注册护士1032人,药剂人员232人,检验人员165人,其他人员246人,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3.34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38人。卫技人员学历结构,硕士占0.6%,大学本科占22.2%,大专占22%,中专占40.3%。职称结构,高级占5%,中级占33%,初级占59%。年龄结构,55岁以上占5.1%,46—55岁占15.5%,36—45岁占30.3%,35岁以下占48.9%。
(四)业务工作量
2005年,全市卫生系统完成门急诊208.7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1万人次,床位使用率为61.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天,病床周转次数为26.9次。
(五)现状分析
通过“十五”期间的不断发展,我市三级医疗网络总体上比较完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医疗资源基本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城区不足,乡镇有余”的结构性问题。
二是全市医疗人才资源布局和储备存在“城区密集,乡村不足”的供需问题。
三是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功能上存在“医疗过热,防保偏冷”的不均衡问题。
四是全市民营医疗机构存在“数量有余、规模不够”的质量问题。
二、医疗机构设置
(一)设置原则
以政策引导、整体规划、适时调整、适度发展为基本要求。通过“两控制、两发展”,即公立医疗机构和全市床位数实行总量控制,鼓励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特色、上规模的民营专科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
1、坚持优化配置原则。对公立医院进行布局调整与资源优化,构建由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类医疗诊所组成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坚持公立主导原则。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鼓励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适度增加民营医疗机构的比重,实现我市医疗卫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坚持需求导向原则。进一步增加综合性医院的服务能力;鼓励举办有特色、上规模的专科医疗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基本职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需求。
4、坚持合理选址原则。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按照我市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及人口分布的变化,适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布局。严格控制城区医疗机构设置,均衡医疗资源分布,方便市民就医。
(二)设置依据
1、法律、法规及政策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⑶ 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⑷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⑸ 卫生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⑹ 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⑺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通知》
⑻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等《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试行)》(苏计社发〔2001〕948号)
⑼ 无锡市政府批转市卫生局《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发展民办医疗机构的若干意见》
⑽《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⑾《宜兴市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
2、卫生服务需求
⑴ 人口进一步老龄化。2005年,我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34岁,其中男性为74.11岁、女性为78.62岁。至2010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预期为77岁,其中男性74-75岁,女性79-80岁。2005年我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7.5%,预期至2010年达27.3%。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对医疗需求量将不断上升。
⑵ 疾病谱变化。2005年,全市患病率较高的前三位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疾病死因前三位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前三位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4.34%。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市人群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以及急、慢性传染病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⑶ 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长及分布变化。到2010年,宜兴市户籍人口控制在107万,常住人口将达132万。同时,农村人口将进一步向建制镇集中,人口分布的变化也需要对医疗资源的布局和配置进行相应调整。
(三)设置目标
1、总目标:
⑴ 到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调整医疗机构类别,增加一批老年病、护理、康复等特色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销不符合准入要求的历史遗留个体诊所。
⑵ 到2010年,全市医疗床位数控制在4750张,预计增加病床1418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3.6张,较2005年增加0.82张。
⑶ 到2010年,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六位一体”功能,逐步建立起“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就医格局。
⑷ 到2010年,建成比较合理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立1个120急救指挥中心,依托各区中心医院建立急救分站,实行院前急救统一指挥调度。
⑸ 到2010年,全市有床位的医疗机构卫技人员预计达到5300名(含非编合同制人员)。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4.02名,执业(助理)医师1.97名,护士1.97名。
2、具体目标:
⑴ 医疗机构设置与布局目标
① 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它医院(见附表1)
●医疗机构总量上基本保持不变,对一级医疗机构每两年复评一次。对功能减退的卫生院撤减床位编制,可将其转变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全市范围内不再新设200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院。
●增加政府投入,使每一个建制镇有1家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设置总量:到2010年,设置总量333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90家(见附表2)。
设置分布:
●城区按服务人口3-5万居民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服务人口1万居民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规划见表2。
●农村按每个建制镇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服务人口0.3-0.5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③个体诊所
严格控制城市和农村专科门诊部所的设置、审批,原则上不再设置、审批不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城市基层医疗机构。确需增设的个体诊所,个体开业者必须身体健康,并符合《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
④内设医疗机构
企事业单位职工人数380人以上,可设置对内服务的医疗机构(另有规定除外)。变更服务对象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与本《规划》的,可按程序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⑵医疗床位配置目标:到2010年,按江苏省卫生厅确定的千人床位数3.6张的标准计算,全市医疗床位数将达到4750张(见附表3)。
⑶ 重点项目建设目标:
●120院前急救体系建设
根据卫生部《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和江苏省卫生厅《急救医疗中心(站)建设管理规范》,结合实际,首期投资2000万元,建成宜兴市120急救指挥系统。
到2010年,建立120急救指挥中心1个,急救分站6个,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覆盖各镇的急救网络。急救网络除为急救病人提供院前救治服务外,还可作为政府开展抗击自然灾害、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群体性伤害事件的指挥平台,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宜兴市中医院迁址建设项目
拟新建门急诊综合楼5层,建筑面积12000㎡;病房大楼两幢(一幢17层、一幢6层),建筑面积22000㎡,可容纳830张床位;综合楼6层,建筑面积10000㎡;食堂、餐厅,建筑面积6000㎡,设施设备一流的现代化中医院。总投资约2亿元。
●市人民医院新建病房南楼项目
市人民医院病房南大楼,总投资1.36亿元,占地面积2171平方米,设计建筑面积41270平方米,共22层,设计床位684张,预计2008年底投入使用。
三、实施措施
(一)、深化医疗卫生改革
1、深化医疗机构改革,有效地运用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2、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服务收费,控制基本医疗服务费用。
(二)、完善卫生经济政策
1、增加财政投入,卫生事业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且不低于同期同级政府支出的增长幅度。重点投入急救、社区卫生服务等公益机构的建设,着力提高社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2、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对医疗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实行补助。
3、对特困人群、弱势群体实行医疗救助。
4、对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研成果实行以奖代拨。
(三)、其他相关保障措施
1、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布局,按照现代化医院建设标准和要求,留出足够的建设用地和发展空间,配以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
2、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为医疗机构引进、培养人才提供优惠政策,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高度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提供政策及待遇方面的优惠,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3、依法实施部门监管。社保、工商、国资、物价、民政、药监、卫生等部门依法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监管,促进医疗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四、规划评估、调整及有关说明
(一)、中期评估:评估时间为2008年,根据阶段性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变化、区划调整和医疗需求等实际,对本规划进行评估,适时调整修订。
(二)、末期评估:评估时间为2010年,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析,为下阶段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制订工作提供依据。
(三)、本规划为《宜兴市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意见,为我市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的主要依据。
(四)、本规划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宜兴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同时废止。
(五)、宜兴市卫生局负责对本规划的解释。
附:
1、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它医院数量分布表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划表
3、医疗床位配置规划表
附表1:
市直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它医院数量分布表
序号 |
片 区 |
数量 |
综合医院(卫生院)中医院名称 |
1 |
市直机构 |
4 |
宜兴市人民医院、宜兴市中医医院、宜兴市肿瘤医院、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
2 |
宜城片 |
6 |
十里牌医院、武警8690部队医院、红塔卫生院、新街卫生院、环科园卫生院、归径卫生院 |
3 |
丁蜀片 |
8 |
无锡市瑞济医院、张泽卫生院、大浦卫生院、伏东卫生院、湖㳇卫生院、宜兴监狱医院、宜兴丁山监狱医院、川埠卫生院 |
4 |
张渚片 |
5 |
张渚人民医院、西渚卫生院、太华卫生院、茗岭卫生院、善卷卫生院 |
5 |
徐舍片 |
7 |
徐舍医院、鲸塘卫生院、潘家坝卫生院、埝头卫生院、芳庄卫生院、邮堂卫生院、宜丰卫生院 |
6 |
官林片 |
6 |
官林医院、杨巷医院、新芳卫生院、新建卫生院、丰义卫生院、钮家卫生院、 |
7 |
和桥片 |
8 |
和桥医院、高塍卫生院、南新卫生院、闸口卫生院、万石卫生院、南漕卫生院、屺亭卫生院、范道卫生院 |
8 |
周铁片 |
7 |
周铁医院、芳桥卫生院、扶风卫生院、大塍卫生院、分水卫生院、新庄卫生院、洋溪卫生院 |
附表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划表
序号 |
片区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社区卫生服务站 |
||
现有中心 |
规划 |
现有数 |
规划数 |
||
1 |
宜城片 |
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2 |
7 |
2 |
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7 |
10 |
|
3 |
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15 |
|
4 |
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撤并 |
1 |
0 |
|
5 |
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4 |
5 |
|
6 |
归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5 |
7 |
|
7 |
环科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4 |
|
8 |
丁蜀片 |
丁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3 |
25 |
9 |
伏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4 |
4 |
|
10 |
大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 |
3 |
|
11 |
张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0 |
6 |
|
12 |
湖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4 |
11 |
|
13 |
张渚片 |
张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7 |
7 |
14 |
善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6 |
7 |
|
15 |
茗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5 |
|
16 |
西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9 |
|
|
元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新增 |
0 |
0 |
|
17 |
太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7 |
8 |
|
18 |
徐舍片 |
徐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4 |
4 |
19 |
宜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3 |
|
20 |
潘家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 |
3 |
|
21 |
鲸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4 |
8 |
|
22 |
埝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4 |
|
23 |
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 |
4 |
|
24 |
邮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 |
3 |
|
25 |
官林片 |
官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1 |
13 |
26 |
丰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6 |
6 |
|
27 |
杨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4 |
8 |
|
28 |
新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2 |
8 |
|
29 |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4 |
6 |
|
30 |
和桥片 |
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7 |
9 |
31 |
南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5 |
5 |
|
32 |
闸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2 |
7 |
|
33 |
高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2 |
13 |
|
34 |
范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5 |
5 |
|
35 |
屺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5 |
6 |
|
36 |
万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6 |
6 |
|
37 |
南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4 |
5 |
|
38 |
周铁片 |
周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4 |
39 |
分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2 |
4 |
|
40 |
洋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2 |
4 |
|
41 |
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5 |
|
42 |
扶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4 |
|
43 |
新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3 |
6 |
|
44 |
大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保留 |
1 |
4 |
|
合计 |
|
44 |
44 |
190 |
290 |
附表3:
医疗床位配置规划表
序号 |
片 区 |
医院名称 |
现状 |
规划 床位 |
规划说明 |
|
编制 床位 |
实际 床位 |
|||||
1 |
宜城区 |
宜兴市人民医院 |
608 |
731 |
1200 |
投资1.36亿元新建病房南楼,扩大规划,缓解住院难矛盾 |
宜兴市中医院 |
200 |
250 |
830 |
适应城区东进规划向城东迁建,用地60亩 |
||
宜兴市肿瘤医院 |
110 |
110 |
180 |
增加床位,其西侧居民用地规划为远期发展用地 |
||
宜兴市康复医院 |
|
|
100 |
适应人口老龄化,满足康复需求 |
||
十里牌医院 |
138 |
200 |
300 |
扩大规模 |
||
武警8690部队医院 |
238 |
238 |
238 |
维持现状 |
||
其他医院(卫生院) |
71 |
86 |
86 |
红塔卫生院经营良好,扩大规模 |
||
2 |
丁蜀区 |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
260 |
300 |
400 |
扩大规模 |
无锡市瑞济医院 |
150 |
100 |
100 |
维持现状 |
||
其他医院(卫生院) |
119 |
107 |
107 |
维持现状 |
||
3 |
张渚区 |
张渚人民医院 |
160 |
160 |
160 |
维持现状 |
其他医院(卫生院) |
65 |
146 |
146 |
善卷卫生院经营良好,扩大规模 |
||
4 |
徐舍区 |
徐舍医院 |
80 |
116 |
120 |
维持现状(医院新建,开放床位增加) |
其他医院(卫生院) |
66 |
66 |
66 |
维持现状 |
||
5 |
官林区 |
官林医院 |
130 |
145 |
145 |
维持现状 |
其他医院(卫生院) |
117 |
131 |
117 |
维持现状 |
||
6 |
和桥区 |
和桥医院 |
100 |
181 |
180 |
维持现状(医院新建,开放床位增加) |
其他医院(卫生院) |
100 |
108 |
108 |
维持现状 |
||
7 |
周铁区 |
周铁医院 |
70 |
70 |
120 |
设立市精神病防治中心,增加床位 |
其他医院(卫生院) |
84 |
87 |
97 |
维持现状 |
||
8 |
总计 |
|
2866 |
3332 |
4750 |
|